本報訊 (記者潘斌、陸先念)16日下午,中山市國家生態建設示范工作驗收會在中山博覽中心舉行,從2009年11月16日至18日,國家環境保護部將對中山市的生態建設示范區工作進行考核驗收。記者從會上獲悉,中山組織投入100億元推進從內河整治、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廢物處置等12項生態環保工程,舉全市之力建生態建設示范區。據自查,中山已達到生態建設5項基本條件和19項建設指標要求。
母親河部分河段達三類
目前,投入8.7億元整治主要內河1227公里,清拆違章建筑25萬平方米,堤岸綠化30萬平方米。全面建設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編制了污水工程、給水工程、給排水工程等專項規劃,投入38億元建設20個生活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網管,全市污水處理能力達75.5萬噸/日,污水處理率達85%以上。
中山市市長李啟紅指出,曾經一段時間岐江河水受污染比較嚴重,通過一系列的改造,目前中山母親河岐江河水質恢復到國家地表水四類水質標準,部分河段達到三類水質標準。三類水質標準也就是達到市民生活用水,岐江河是雙向潮流,受咸潮和旱潮以及漲退潮的影響,水質的變化非常敏感,岐江河要全線達到市民生活用水的標準,難度非常大,但中山將全力爭取將母親河打造成市民的親水河。
垃圾綜合處理基地成典范
中山投入21.3億元,高起點建設3大垃圾綜合處理基地,對全市鎮區垃圾實施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理,總處理能力達到每日3100噸。目前,中心組團和北部組團垃圾綜合處理基地已投入使用,南部組團垃圾綜合處理基地已動工建設,將于2010年底建成使用。
同時,投入1200多萬元建成醫療垃圾集中焚燒廠,日處理規模達20噸,全市危險廢物100%轉移到省統一定點基地處理,投入近10億元建設綜合性固定廢物處理中心,將于2010年底建成運營。
中山市市長李啟紅表示,中山市垃圾資源化無害化處理被國家有關部門作為典范推廣,惠民的最高標準就是給人民群眾營造優美生態宜居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