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廣州車展,電動車會成為一個“看點”。這很正常,現在哪個汽車廠家如果不趕一下這個時髦那才是真正奇怪的事情,就像幾年前,所有廠家大小車展必要秀一下自己的燃料電池概念車一樣。
可惜的是,雖然熱鬧無比,但是真正具有商業推廣價值的純電動乘用車,國內市場暫時還沒出現,即使國際上,真正具有突破性的產品,也同樣沒有出現。
最近10年來,世界汽車業界有兩個有趣的現象,一是任何對中國汽車市場的預測都被證明過于保守;二是任何對新能源車前景的預測都被證實過于樂觀。七八年前,多家汽車巨頭信心十足地表示,2010年氫燃料電池車將實現商業化,現在離2010年只有1個多月的時間,實際情況是,大家越來越認識到燃料電池車量產的遙不可及,而不得不回頭重走電動車的老路。
從能源的可持續角度看,電,的確是未來的最佳汽車動力;以電力驅動技術為核心的新能源革命,也依然是汽車業的三大革命之一(另兩個分別是:以新材料技術為核心的設計革命和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智能化革命)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悲觀地認為,20年內純電動車都很難有大的作為。
原因很簡單,純電動車當年遇到的技術瓶頸依然存在,電池續航里程和成本之間的矛盾依然是橫亙在大規模量產前的一座大山,而快速充電設備的社會基礎設施,也很難在短期內建成。現在國際上最高水平的純電動車,一次充電續航里程不過150公里,因為每次都要留點余地,起碼30公里吧,續航里程剩下120公里,再考慮到往返,也就是說目前最高水平的電動車,一次充電的活動半徑只有60公里。也就是說,開一輛這樣的電動車,基本上你是不能出城的。
即使現在的加油站都建了快速充電設備,但目前最好的快充技術也要10分鐘,看似不長,但是有過排隊加油經驗的人都知道,如果加一次油要10分鐘的話,那么高峰時刻,油站會是怎樣一種情形!
都說混合動力是一種過渡階段技術,沒錯,因為混合動力沒有徹底擺脫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但這個過渡階段有多長,大家的判斷可能有問題。個人認為,這個過渡階段比大家之前預測的都要長,在這或許相當漫長的“過渡階段”,決定生存和勝負的關鍵,可能正是混合動力技術(包括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基于這一判斷,個人認為,豐田憑借混合動力領域強大的技術優勢,遲早會重奪剛剛失去的全球老大寶座。和那么多停留在熱鬧階段的純電動車相比,豐田新款普銳已經連續6個月蟬聯日本月度新車銷量冠軍,而此前,普銳斯在美國早就躋身十大暢銷車之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