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陳元生在爐膛前觀察遺體火化情況 周鋼 攝
在外人看來,在殯儀館上班不是件體面的事,火化工更是如此。昨日上午,記者在武昌殯儀館體驗火化工陳元生在高溫下的工作,兩小時下來,汗流浹背,對火化工有了一份更深的敬意。
每5分鐘要打開800℃的爐膛
早晨6時不到,陳元生從家中趕到殯儀館,匆匆過完早,徑直到火化爐車間,半個小時檢查完鍋爐設備,開始了一天的忙碌。
40歲的陳元生中等身材,17年前從華中理工大學漢口分校畢業,一直從事火化工作。
上午8時,一具遺體被送進火化爐,爐膛內的溫度高達800℃。“一具遺體火化需45分鐘左右,前后要打開8次爐門。”陳元生說,送風、送油很講粳燃燒不充分會有很多影響,每隔5分鐘須打開爐門觀察。
陳元生的衣服已濕透,臉上的汗珠不停地往下流。記者用溫度計測試,爐膛前的溫度超過50℃。“不管春夏秋冬,站在爐膛前,都非常難受,尤其是夏天,爐膛溢出的高溫,熱得人的心都快蹦出來了。”陳元生說,每當看到出來的骨灰干凈、骨架完整時,心里就很欣慰。
爐膛前的氣味有點刺鼻,陳元生并未戴口罩,“時間長了也就習慣了。”他說,控制好設備,經過循環管道二次燃燒,氣味并不難聞。
10時許,一天的火化工作基本結束,陳元生經手火化12具遺體。17年來,他火化遺體3萬具,從未出現差錯。
母親還不知道他是火化工
除了每天面對800℃的爐膛高溫,陳元生還要面對諸多壓力。
陳元生的女兒今年14歲,在武昌某中學讀初三。他說,女兒10歲前,經常有同學問她爸爸在哪上班,孩子如實回答,結果一起玩的同學越來越少,還影響到女兒的學習成績。
陳元生不得不將女兒轉到另一所學鞋并告訴女兒,以后同學問爸爸在哪工作,就說在民政局。女兒不理解這種“善意的謊言”,陳元生解釋說,民政局管殯儀館,殯儀館職工就是民政人,這樣講不算騙人。
陳元生說,現在除了部分家人和同事外,很少有人知道他是火化工。“春節回老家,基本不怎么出門。”對年歲已高的母親,他都刻意隱瞞了職業。“不想讓老人嘮叨,也算是盡孝吧。”陳元生說,但這樣的工作總得有人去做。-記者王志新通訊員周鋼
(原標題:每隔5分鐘打開800℃爐膛 火化工:讓逝者走得干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