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mewo0"></strike>
  • <ul id="mewo0"></ul>
  • 一起環保,要去環保-環保信息網(17環保網)
  • 當前位置:環保信息網 > 能源 > 二次能源 > 氫能 > 26位專家聯名上書質疑氫能源技術前景

    26位專家聯名上書質疑氫能源技術前景

    來源: 環保信息網切記!信息來至互聯網,僅供參考2010-10-01 訪問:

      當國內許多企業正在準備積極研究氫能源汽車的時候, 一年前一份由26位國內外傳統發動機專家聯名提給國務院的質疑氫能源技術前景的信,近日曝光。國內大力追捧終極動力技術——氫動力的輿論熱潮,被潑上了一盆涼水。

          2007年3月,一封<開發車用動力技術、盡快減輕交通能源壓力的建議>(下稱<建議>)由專家組寫成聯合簽名,并送達至相關部門。

          "氫燃料電池汽車未來的前景,還存在很多不可預測的因素。如果氫燃料汽車研究到最后,發現需要走別的技術途徑,這就使大規模投資的氫燃料汽車前功盡棄。"聯名上書的26名專家提醒,如果中國盲目跟從部分跨國公司的步伐,將大量的財力、人力、物力完全"押寶"在氫能源汽車的研發上,很可能給作為支柱產業的中國汽車工業帶來巨大的傷害。

          中國"十一五"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的863計劃公布以后,商務部計劃對氫能源汽車研發,對國內企業提供數十億的資金支持。為了吸引國家開發資金,國內多家汽車企業大肆追捧氫能源技術,并著手開發氫能源技術。希望通過發動機技術上的跨越式發展,追趕跨國汽車企業的動力技術步伐。

          質疑"氫能源"

          原美國福特汽車公司高級技術專家楊嘉林博士是26人中的一位。據他介紹,早在2006年回國以前,他和一些在美國三大公司的華人技術人員就發現,美國政府鼓吹的氫能源技術正被國內許多同行所追捧。

          于是回國以后,他們開始籌備要寫一封信給中國的政府。簽名的26人都是發動機領域的權威專家,其中甚至有研究新能源的專家。

          "支持這封信的遠遠不止這26人。"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專家告訴記者,"863計劃的實施,把公眾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氫燃料等新能源汽車上,政府部門的導向給很多汽車企業帶來了壓力和動力,很多企業不顧自己的實力而一味追求新能源是很危險的。"

          氫燃料電池研究開始于美國。2005年4月,通用汽車公司和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分別與美國能源部簽署合約,在未來5年內開發氫燃料電池動力汽車。一時間關于氫能源的概念鋪天蓋地,"氫能源"的口號同時也飄洋過海來到中國。

          按照這些專家的說法,所謂的"氫能源"實際上是用其它能源將海水轉換成氫氣,再用氫氣作為燃料通過燃料電池轉換為動力,這個過程中并不"溢出"任何"能","氫能源"實際是"氫燃料"。

          加上現在的燃料電池成本太高不能大量生產,蓄電池的容量太小難以長途行駛。如果這些長期不能克服的技術難關,最終也不能攻克,那么即使在100年以后燃料電池汽車或電動汽車也不能成為汽車的主流。

          楊嘉林解釋,之所以用"氫能源"的口號代替"氫燃料",關鍵在于這一概念能使很多人誤以為使用氫氣就能解決交通能源問題,于是無論打著"氫能源"旗號做什么事,要多少研發資源,花費高達數十億的資金都是應當的事。

          但是他認為這種態度是不嚴謹的。

          背后的博弈

          上世紀80年代,美國在研究中發現"陶瓷絕熱發動機并不能提高發動機的熱效率",但美國廠商和相關機構故意虛張聲勢,誘導日本企業搞陶瓷絕熱發動機。日本企業經過數年或十數年的努力后發現,它不能改善發動機的熱效率,最終只能放棄。

          和陶瓷絕熱發動機類似,事實上國內此前流行的生物燃料,在發展過程中已經遇到了發展瓶頸。由于大量的玉米用來生產燃料,而使中國豬飼料發生緊缺,間接導致了豬肉價格的上漲。而氫燃料電池技術至少在50年或100年以后才能看出最終結果。

          美國政府曾宣布將投資17億美元把"氫能"作為新一代能源的重點發展對象。布什政府提出要在未來20年內讓美國人開上氫燃料電池動力汽車,日本的豐田、本田也在研究氫燃料汽車。但是26位專家認為,目前燃料電池前景還不明朗,而外國汽車公司在搞氫燃料電池汽車的事實,并不能成為中國認為燃料電池汽車是未來汽車發展方向的依據。

          現任美國總統布什上任后,由于拒絕參加京都協議,以及阻撓國會通過降低汽車平均油耗的法案而備受批評。為減少批評,他曾大力提倡"氫能源"、"氫經濟"來表達對能源和環境問題的重視。

          但是外界評價,布什政府提倡氫能源是為了轉移輿論指責。而美國汽車公司也樂于或有意地造成這樣的印象——我們正在研發氫技術將解決所有的能源和環境問題,因此不要再對我們施壓要降低油耗了。

          當務之急:節能降耗

          跨國公司在氫燃料電池汽車上花費上億美元,對公司的影響很小。而對剛剛起步、欠缺之處甚多,而實力又不雄厚的中國汽車公司來說,花費上億美元研發資金用于至少在50年以后才"有可能"應用的技術將對整個公司影響很大。

          "中國汽車公司可能至少50年內在汽車動力技術上繼續落后于外國公司。"一位聯名上書的專家建議——中國企業應該學習豐田,在成熟技術研究上多花費精力。

          全球汽車業目前一個共識是:今后至少數十年內,人類將不得不繼續主要依賴石油天然氣來驅動汽車。作為未來我國出口的支柱產業之一,汽車也主要以傳統燃油汽車為主。

          如果汽車平均油耗能降低25%,中國對進口石油的依賴性將大為減少,而開發能大幅度降低汽車油耗的傳統燃油動力技術僅需要數年時間。正因為如此,國外政府和企業都還在努力研發汽車燃油動力技術。

          在2000年以前,美國能源部每年拿出大量資金支持缸內直噴汽油機研發,而在2000年后大力支持對均質壓燃發動機和柴油機的研究。目前歐盟和英國政府也已經拿出大量資金,支持均質壓燃發動機和高速柴油機的研發。

          與國外相反,過去20年來國內汽車企業已經基本放棄了對乘用車動力系統的開發,完全依靠合資從國外引進產品圖紙和生產技術。近年來雖然開始重視自主開發,僅僅注重汽車發動機產品的設計能力,并未真正涉足對燃油動力技術提高的開發。

          對此26位專家建議:國家可以依托國內汽車工業的主力企業,由國家協助建立汽車動力技術開發中心,研發大幅度降低汽車產品的平均油耗,其成果可在其它汽車公司的產品中共享。而為避免浪費研發資源,具體的研發項目應經過公開、認真地討論,建立評估各種汽車動力技術的合理的標準,選擇有潛力、有希望、成本低的項目進行開發。

          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專家組建議,首先把替代能源提供給非移動的能量消耗設備以及大型船舶等,這樣做已經可以節省大量油氣資源,把石油資源留給技術上最難以使用替代能源的飛機。因為從技術難度和經濟性角度,在非移動設備上使用任何替代能源都會更容易、更合算一些。


    氫能 新能源 二次能源
    分享到:

    上一篇:識破氫能源汽車的障眼法
    上一篇:對發展清潔氫電動力汽車的可行性分析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国产A级|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精品国精品国产| 日韩精品无码AV成人观看|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中| 欧美亚洲国产成人精品| 四虎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一级做a爰黑人又硬又粗免费看51社区国产精品视 |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coent|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中文|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ⅴ香蕉| 国产亚洲精品a在线观看app|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 国产精品青草久久久久福利99|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网站 | 国产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入口| 野狼精品社区| 精品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一区二区日韩国产精品| 午夜精品福利视频|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蜜桃| 国产玖玖玖九九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丝袜黑色高跟鞋|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 九九99精品久久久久久|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99久久不卡| 嫩草伊人久久精品少妇AV|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国产| 91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麻豆| 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观看| 真实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惠民福利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乱精品 |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 v小说| 麻豆精品久久精品色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