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已構成我國電動汽車產業近、中、長階段性發展的戰略體系,只不過要以商業化為目標,在資金、時序、重點工程、人力資源上要有科學、合理的安排。隨著科技進步,這三者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走向交叉和集成。混合動力汽車已經比較成熟,與先進的內燃機配合,完全具備商業化條件,但它最終只是一種過渡性產品,將被燃料電池汽車所替代。燃料電池汽車的研制和應用難度相當大,盡管如此,美、日、歐盟諸國對燃料電池汽車的前景都比較樂觀。對于氫能源汽車技術,我們也要有耐心和信心,一步步往前推進。
氫是宇宙中質量小、分布最廣泛且十分均衡的元素,如果能用做人類社會的一種新能源,那將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永久燃料”。燃料電池是一種氫與氧產生化學反應,不經燃燒,直接轉化為電能的裝置,排出是純凈的水。燃料電池不僅可以用在汽車上,還可廣泛用于發電、供熱、照明和其他運輸裝備上。這是社會學家和經濟學家所稱的“氫能經濟”、“氫社會”一種設想和依據。現在在美國一些重卡上,裝有輔助動力的燃料電池,當汽車停止行駛時,關掉主發動機,開動燃料電池,用以解決車內空調、吃飯、通訊、娛樂等問題。美國和歐盟一些國家,還在試驗一種“社會能源合作社”。在居民住家中,安裝各種類型的燃料電池,根據需要發電,向一種非中央化的氫能網絡方向發展。由于社會和居民用燃料電池一般不受體積、質量、成本的太大影響,加上國家有優惠政策,推廣較快。這種先期推動的氫能應用,對發展燃料電池汽車有很好的互動和促進作用。
在汽車上應用氫能,主要是借助一種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這方面我們的起步時間與國際汽車界相差不大,在某些方面甚至具有自己的科技優勢。氫能源汽車技術目前的確有不少難點,如催化劑要用貴重金屬鉑,但經過幾輪試制后,用量已大幅下降。要說明的是,內燃機汽車的三元催化器的催化劑也要用鉑等貴金屬。同時,氫燃料電池在比功率、重量、體積、低溫啟動、產品壽命和成本上都在改善。目前我們正研制一種電+電池的混合動力燃料電池汽車,可以暫時降低一些對燃料電池的技術要求,這是燃料電池汽車一種很好的過渡辦法。
近些年,美國總統布什為發展乙醇燃料,對燃料電池汽車的支持有所降溫,但我們不能以國外某一政府的態度轉化而改變自己的技術路線,各國新能源的發展應有自己的特色。我們要根據國情,以自主創新的姿態,突出節能減排戰略目標,發展我們的汽車產業。(作者為中國汽車工業咨詢委員會委員 )
編后:本報關于氫能源汽車之辯的報道至此告一段落。隨著采訪報道深入,我們發現支持和質疑氫能源汽車的兩方專家,觀點其實有不少相通之處。比如持支持觀點的專家認為,傳統內燃機技術的提升也很重要,同樣需要政府部門和企業的支持與重視;持質疑觀點的專家也并非要放棄氫能源汽車的研究,同樣贊成把氫能源作為一種技術儲備、研究方向,需要政府部門組織企業開展相關技術的跟蹤與研究。只是雙方對于當前政府的科技投入重點存在分歧。這一爭議也并非難以調和,相信不少人心中都有了答案:既要重視長遠的技術儲備,也要注重現有技術的提升,二者不可偏廢。這是氫能源汽車爭論給我們的啟示。 來源:中國汽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