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駛出攝像頭的視野,貝雷塔就急于嘗試F-Cell迅捷的加速能力,這是電動機的天然優勢。F-Cell的外觀和操縱與其藍本奔馳A級車并無不同,特殊之處在于行駛起來只能聽到壓縮機微弱的嗡嗡聲。雖然140公里的最高時速還算滿意,但納伯恩到法蘭克福225公里的兩小時車程,就足以揭示F-Cell最大的弱點,它不到90分鐘就耗盡了燃料。當加氫站還寥若晨星時,這的確是個問題。
全球正在試驗的燃料電池車已有600~800輛,除了地球變暖的壓力,更現實的刺激還是油價的不斷攀升,紐約原油期貨價以59.15美元的新高迎接了2005年的愚人節。
以內燃機和電動機取長補短的混合動力車是近期最成熟、節能最顯著的途徑,富于石油危機感的日本搶占了這一先機,豐田“普銳斯”(Prius,先驅者)成為世界首款批量投產的混合動力車,1997年問世以來全球銷量已超23萬輛。該車型性能絲毫不遜傳統車型,在城市工況下比同等排量的“花冠”節油44.4%。2004年11月,“普銳斯”獲歐洲年度車型獎,當年豐田混合動力車銷量從上一年的24627輛激增到53991輛。
據估計,到2010年中國石油消耗的61%要依賴進口,汽車的消耗將占國內石油總需求的43%,這兩個比例到2020年還將增至76%和57%。2005年后汽車尾氣排放在中國城市大氣污染中的比重將達79%以上。以2050年15億人口計,如果參照當前人均GDP為25000美元的國家的能耗計算,屆時中國能源消費量將達52.5億噸標準油,將是目前世界能源消費總量的60%、中國能源消費量的5.8倍。
中國的汽車發展,不考慮混合動力與“氫時代”沒有出路。
未來:燃料電池車
燃料電池車是通用的重點,1997年在日內瓦車展推出歐寶燃料電池車,1998年9月“氫動一號”概念車在巴黎車展登場,2001年10月“氫動三號”亮相東京車展,2002年1月面世的“自主魔力”(AUTOnomy)概念車首次將燃料電池技術與線傳操縱技術結合起來,當年8月,全球首輛可駕駛的線傳操縱氫燃料電池車Hy-wire就在巴黎車展公開。2003年,改進的“氫動三號”成為首款獲日本公路行駛許可的液氫燃料電池車,最高時速160公里,可連續行駛270公里。
今年4月,通用剛剛在底特律車展首次公開的Sequel氫燃料電池車將參加上海國際車展,其儲氫量達到8公斤,最大功率提高約25%,連續行駛距離達到482公里,0~96.5公里/小時加速只需10秒。該公司研發及規劃副總裁波立達的評價是“雖昂貴,但可行”,他還希望燃料電池車“2010年以前在耐用性和性能上能與目前的內燃機系統一爭高下,最終實現經濟量產,成為普通消費者買得起的車型”。福特的策略則較富過渡性,在業內首先將混合動力與燃料電池技術結合的H2RV可節能25%,預計一兩年內上市。
2002年5月20日,戴-克公司的甲醇改質型燃料電池車NECAR5完成了舊金山到華盛頓的橫穿北美之行,歷時16天,行程5250公里,最高時速145公里。除F-Cell在全球試車外,戴-克還有33輛燃料電池大巴參加了歐洲多個示范項目,總里程和行駛時間已分別達到42萬公里和33000小時。2005年3月,以奔馳B級車為原型的燃料電池車B-Cell又出現在日內瓦車展,輸出功率超過100千瓦,儲氫壓力增至70兆帕,連續行駛距離從160公里增至約400公里。公司同時宣布:將于2012年正式銷售氫燃料電池車。
寶馬公司對燃料電池也不看好,傾向于最保守的氫氣、汽油雙燃料發動機技術。2005年1月向北美首次推出的H2R概念跑車用液氫燃料時功率276馬力,0~96公里/小時加速僅需6秒,可行駛350公里,氮氧化物排放低于加州標準,據稱寶馬7系中也將出現一款氫燃料車。這些車型需要制冷系統保證液氫的低溫,待燃料電池技術成熟后,寶馬很可能還是要徹底變革。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