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填埋通常是每天把運到填埋場,經性質和計量判定后進入填埋場內。垃圾按指定的單元作業點卸下,卸車后用推土機推鋪,再用壓實機碾壓。分層壓實到需要高度后,再在上面覆蓋粘土和聚乙烯膜料,并重復上述的卸料、推鋪、壓實和覆蓋的過程。以一日一層作業單元,每日進行覆蓋。垃圾的壓實密度大于0.8 t/m3。每層垃圾厚度為2.5~3.0m,每層覆土礦工為15~30cm,通常四層厚度組成一個大單元,上面覆蓋土在45~50cm。
填埋時先從右到至左推進,然后從前向后推進。左、中、右之間的聯線之間呈圓弧形,使覆蓋面上排水暢通地流向兩側進入排水溝或邊溝等,以減少雨水滲入垃圾體內,前后上部的連線呈一定坡度。外坡為1:4,頂坡不小于2%。單元厚度達到設計厚度后,可進行臨時封場,在其上面覆蓋45~50cm厚的粘土。并均勻壓實,再加上15cm厚的營養土,種植淺根植物。最終封場覆土厚度大于1m。
填埋場的作業方式實行分區分單元填埋,以分區分單元填埋為前提,然后再來考慮分層的填埋作業。為最大限度防止污染擴散,填埋作業過程中,正在進行填埋作業的子填埋區是裸露的,日覆蓋采用膜覆蓋,其他的區域均為中間覆蓋或臨時封區。
首先進行的作業的是整平后的一區填埋庫區底部,在實際進行填埋作業的過程中,要考慮是和填埋作業庫區臨時作業道路結合起來實施。第一次到達的填埋作業高度為距離整平詢問絕對標高2m而后開始第二層填埋作業單元的設置。
隨著填埋作業高度的增加,可利用的填埋作業有效面積也在增加,這時為氣體利用提供方便,已經經過臨時封場的填埋單元可以通過導氣石籠中間的垂直氣井,將導氣管和周圍的移動式集氣站連接起來,就可以對氣體進行再利用了。
整個填埋區的作業順序是:先一區、二區、再三區,然后開始二期工程。填埋二期工程作業時,和填埋一區形成新的水平面積,繼續向上填埋,形成堆體后臨時封場,填埋三期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