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普氏能源資訊石化部全球編輯總監Shahrin Ismaiyatim在普氏中國石化研討會上指出,截至10月中旬,2010年全球石化市場還沒有真正從經濟衰退的陰影中走出來,呈現整體恢復不暢態勢。
全球石化價格整體恢復不暢
Shahrin Ismaiyatim說,經歷了國際金融危機期間的石化產品價格暴跌,2009年石化產品價格從1月至12月反彈了105%。和2009年相比,2010年的恢復則顯得停滯不前。
2010年石化價格得以在一定程度上重新站穩,首先要從全球的宏觀形勢上找原因。由于在經濟上又開始停滯不前,美聯儲、英格蘭銀行等又開始計劃加大印鈔以刺激消費,開啟了“第二季數量寬松”(QE2,Quantitative Easing 2)。在美元低迷的情況下,大宗商品價格顯得更加高漲。從宏觀面看,原油價格上漲和其他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支撐了石化產品價格上漲。其次是由于石化公司補充庫存以及一些競爭力低下的資產和設施停產的影響。
然而,Shahrin Ismaiyatim認為,整個市場還沒有真正走出來。“全球石化價格呈現整體恢復不暢的狀態,市場仍然出現重大波動,尤其在6月和7月,價格漲跌幅度比以前更大了。”
兩年前經濟衰退開始時,歐洲許多石化生產商大量去庫存化,導致今年的需求主要是由于補充庫存產生,而并非實際需求。謹慎的庫存管理和精準措施導致缺乏緩沖以及現貨流動性較低。因此Shahrin Ismaiyatim指出,2011年要注意石化價格的波動性,波幅將會持續存在。
產業整合由于經濟衰退提前兩年
如果說這次國際金融危機還能給石化產業帶來什么好處,Shahrin Ismaiyatim認為,那便是幫助石化產業以更快的速度加強了整合——衰退的出現使石化生產商對尚存資產進行整合及合理化。
例如利安德巴塞爾公司(LyondellBasell Industries)2008年起關閉了數個北美烯烴、聚丙烯等資產,英力士(Ineos Group)對營運資本實施嚴格規范控制,阿科瑪(Arkema)、索爾維(SolVin)解散了其PVC合資企業等。原本第二波中東產能也即將投產,令不少人擔心石化產業因此將嚴重供應過剩。但是由于產業整合和經濟衰退,中東新增產能以及其他地區預計投產的設備,不是被延后就是被直接取消。
“本來預計出現在今年和明年的下行周期,提前到2008年和2009年。也就是說,石化產業整合步伐被提前了兩年。”
再加之目前雙底衰退的隱憂依然存在。這對石化產業無疑是一種比較嚴重的威脅,整個石化行業的恢復和整合進程仍將繼續。
非洲南美洲市場成為新的熱點
在這種經濟形勢下,國際性和區域性公司均在極力維護其地區領地。Shahrin Ismaiyatim指出,當今全球石化產業可以看到很多參與者,但是需求中心的范圍正在縮小。
原有勢力范圍被嚴防死守,具有潛力的地方所剩不多,那么未來新增石化產能該賣到什么地方去?
Shahrin Ismaiyatim 認為,未來石化生產者將在包括南美洲和非洲在內的新市場展開爭奪。
“下一個消費熱點應該是南美。南美擁有巴西這樣作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的國家,其本地產量卻不足以支持消耗量。另一個焦點顯然是非洲大陸。非洲市場總人口達12億,從非洲跳過了固定電話時代直接開始使用手機,就可以看出他們對現代生活方式的渴望和消費潛力。雖然目前這個市場的形勢還充滿挑戰,但總體資本支出在增加,對聚合物的需求也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