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發改委“定調”天然氣定價機制改革的傳聞,再次把能源資源價格改革推向了輿論高點。據報道,半個月之內,我國天然氣批發價格平均每噸已暴漲500元— 700元,平均漲幅已超過兩成。隨著一系列利好消息的傳出,相關股票價格飄紅。天然氣漲價僅是寒冬刺激還是必然之勢?在成品油、電價、水價一片漲勢當中,能源資源類板塊否迎來冬天里的春天?我們專訪了信達證券基礎化工、石油化工行業分析師郭荊璞。
天然氣價格改革是必然
據郭荊璞介紹,我國的天然氣分為三種,民用天然氣、工業用天然氣和化肥用天然氣,三種價格不同。其中,民用和工業用天然氣價格比國際的價格低很多,比國外到口岸的價格也低很多,在很長時間形成了價格倒掛。目前天然氣的區域性比較強,各地的價格相差很大,比如美國東北部的天然氣合人民幣1.4元/立方米,而在俄羅斯出井的天然氣價格是0.13元—0.15元/立方米。他指出,由于天然氣儲藏和運輸都很困難,因此它的價格應該市場化,但是我國一直以來對此管制都很嚴格。天然氣價格改革是必然趨勢,三種價格將逐漸趨同。
改革后利好利空各有不同
據報道,受諸多利好影響,天然氣板塊今日漲勢強勁。郭荊璞表示,一旦天然氣價格調整,對相關行業的影響各有不同。一方面,氣頭尿素的成本將上升,由于其中有一部分的原料是工業用氣,因此對企業而言成本可能會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對相關企業是利空;另一方面,對用工業氣行業中的其他化工企業而言,價格的上漲使成本上升的幅度很小,甚至有可能推動其相關產品價格的上漲,利好顯而易見。與之聯動的還有一些燃氣類的公司,居民用氣的價格的上調,將刺激液化石油氣的使用,對相關企業影響積極。
能源資源類股票長線可期
隨著燃油稅開征和成品油定價機制執行,油價調整已經日益常態化,而更多的資源產品價格如水價、電價改革也已蓄勢待發。郭荊璞指出,我國出口大量能源資源,很多事高耗能產品,長遠來看會產生不利影響。通過上調能源資源類價格,將抑制過度發展能源資源類產品,是大勢所趨。
近日,燃氣類股票飆升,炒作的成分很大。因為燃氣類公司的盈利相對比較穩定,炒作對其長遠發展沒有好處。陜天然氣這類的公司比較值得關注,凈資產的回報率很高,雖然不會在價格上調中直接獲利,但是會體現為長期的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