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污染問題長期得不到妥善解決,許多居民采用圍堵化工廠的方式,希望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
“當時有一個70多歲的老漢,在門口睡了兩天,我問他是不是為了補償款,他很直接地回答說,‘我這么大了,要錢有什么用,錢是身外之物,我們來這里是為了燕尾港的子孫后代著想的。’深秋的風很冷,老人蓋著被子就這樣等待著,后來大家還自發捐款,為夜晚堅守在那的人們購買食物和保暖物品,只是為了能夠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給出一個可行的方案。”
為此,當地百姓提出了兩個解決方案:一是將化工廠趕出去,還他們一片凈土;二是將居民全體實行搬遷、安置,做好房屋補償等相關措施。
另外,材料中還反映,他們每個人本該有千元的污染補償款,但一直都沒有拿到。
“我們希望得到重視,我們也將為此繼續堅持下去,因為燕尾港是我們的家鄉,我們世代生活的地方。深秋的天氣比較寒冷,老年人的身體狀況也不是很好,真的希望盡快解決。”
記者調查
毒水、毒氣、毒鹽,有條件的人家都搬走了
燕尾港位于灌云縣的最東端,是江蘇省唯一的海河聯運港口。燕尾港作為蘇北地區條件最佳的港口,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素以“享黃金海岸,受漁鹽之利”著稱,曾被省海洋漁業局確定為二級漁港。
針對投訴材料反映的情況,11月17日,快報記者來到燕尾港展開調查。據了解,燕尾港鎮目前正在進行整體搬遷,在灌云縣的發展規劃中,燕尾港地區被確定為“港區城”三位一體統籌推進,原來的鎮區規劃為港口倉儲區,發展港口大物流,同時規劃一個10平方公里、10萬人口規模的新城,燕尾港鎮區就將整體搬遷到新城區,當地化工企業聚集的位置為臨港產業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