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間,黃海海岸線上出現的化工園區有近十家 制圖 俞曉翔
未經處理的污水直接排向黃海,海水變成了紅棕色 資料圖片
因為水污染,不少魚的身上長著膿包 快報記者 匡笠 徐振 攝
漁民老李已經上岸5年了,院墻外就是曾經遠近聞名的燕尾港海洲灣漁場。轉行是沒辦法的事。昔日的國家二級漁港,當年盛產的梭子蟹、海洋對蝦如今已基本絕跡。漁民們想要有所斬獲,必須將船開到七八個小時外的深海,而在2003年,捕撈范圍還只限于一小時船程。取代漁港繁榮的是2005年底開始興建的連云港市燕尾港臨港開發區,“化工”成了這里的新名片。
近日,快報接到投訴材料,反映連云港市灌云縣燕尾港鎮化工污染嚴重,未經處理的廢水和廢氣直接排放,迫使當地居民紛紛搬離。快報記者在當地的所見讓人心驚,而環保部門的答復卻令人匪夷所思。
舉報材料
無力的反抗:老人圍堵化工廠
11月8日,在現代快報主辦的都市圈圈網上,出現了一份投訴材料,題為《燕尾港污染嚴重,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家鄉》。材料反映,連云港的燕尾港鎮原先是一個安靜祥和的小漁港,近年來,由于鎮里興建了上百家化工廠,并且緊鄰著居民生活區,給當地居民正常的生產生活造成嚴重影響,使得世代以捕魚為生的燕尾港人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化工廠肆意排污,污染當地水源,給居民生活造成極大不便。“居民的飲用水是從深達100多米的地下抽取上來的,喝起來仍然有一股咸咸的味道。現在居民的地下水已經被化工廠排出來的廢水滲透污染了,當地居民做飯、飲用只能靠桶裝的純凈水,沒有人敢喝水管里流出來的水。”
喝著有問題的水,居民健康也難以保障。“2011年秋季征兵整個鎮區居然無一個人身體體檢合格的,全是肝臟肥大這說明了什么?”
燕尾港鎮60%的人以打魚為生,可以說大海是燕尾港人賴以生存的經濟來源,可是污染嚴重影響了當地的漁業生產。“海里的魚蝦吃起來一股毒氣味,有的魚蝦甚至長出了膿包”,“排污管道還通向了大海,港灣里的海水變成了棕色,以前燕尾港海域漁業資源非常豐富,現在漁民們為了生存只能冒著生命危險把小船開往深海中捕捉魚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