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熱得發燙的環境專業術語PM2.5被寫進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今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以及直轄市和省會城市都必須開展對PM2.5等項目的監測。2016年1月1日之前,全國所有的城市必須對PM2.5進行監測。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環保廳副廳長陳敏今天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新浪網聯合舉行的訪談時說,就在昨天,廣東省環保廳首次公布了珠三角城市群PM2.5的監測數據,這也是我國公布的第一個城市群的PM2.5數據。這些數據來源于珠三角城市群的17個監測點。
過去幾年,廣東已經布局了17個PM2.5的監測點,并且一直在做研究性監測。
PM2.5寫進政府工作報告,代表委員對PM2.5關注的熱度進一步提高。
全國人大代表鐘南山往年的話題總是和醫患關系、醫改進程相關,但今年他多次從民眾健康的角度建議PM2.5的監測和治理應該提速。
最近幾年總有病人問鐘南山,自己不抽煙、不喝酒,也很注意飲食和鍛煉,可為什么健康的生活方式下還會得癌癥。對這些疑問,鐘南山的解釋是,即便生活方式健康,但如果生活環境中,空氣污濁、飲水有害、食物有毒、家具有味,那么病魔也會找上來。
在鐘南山看來,當前對健康影響最大的環境問題是空氣污染,特別是PM2.5這樣的小顆粒和臭氧。因為這些微小的污染物能夠直接進入肺泡,所產生的影響和刺激更大。而且,小顆粒物也是灰霾天的元兇。
鐘南山說,過去環保部門總說空氣環境質量有很大的改善,但公眾卻感覺到空氣質量越來越差。關鍵問題就是對灰霾天的元兇PM2.5和臭氧沒有進行監測。
這樣的說法和之前環保部部長周生賢的看法一致。周生賢多次講到,由于空氣質量標準的滯后,近年來出現的情況就是,空氣監測數據喜氣洋洋,而老百姓怨聲載道。
鐘南山介紹說,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對PM2.5作了很多研究。2006年,美國曾對204個城鎮進行觀察,發現PM2.5每立方米增加10個微克,心力衰竭的住院率就要增加1.28%。
香港地區一組2000年至2005年的研究數據顯示,PM2.5每立方米增加10個微克,急性呼吸病的住院率增加1.94%,慢阻肺的住院增加率3.1%。
鐘南山自己的研究也發現,凡是灰霾天,呼吸道的病人門診數就增加10%到15%。而且他還正在研究,肺癌發病率的上升是不是跟PM2.5有關系。
2011年,世界衛生組織曾對全世界1085個城市的微細顆粒物濃度進行統計,中國有33個城市進入統計調查范圍,大部分城市的數據較差。鐘南山說,可以說,中國不少城市的空氣質量都處于下游。經濟上去了,空氣質量卻下來了,這種發展模式要不得。
就在兩會召開的前幾天,國務院發布了空氣質量的最新監測標準。PM2.5被納入監測范圍。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說,目前全國具備PM2.5和臭氧監測的城市已經有50多個。經測算,未來全國還將布設1500個監測點,各地已經啟動了監測點的布局。
但吳曉青同時也透露,如果按新標準來評價環境質量,全國有2/3的城市空氣質量不達標。吳曉青表示,盡管,這樣的變化并不意味著空氣質量惡 化,而是由于標準加嚴產生的結果,關鍵是為了讓空氣質量評價體系更加實事求是,監測數據與公眾的主觀感受一致。同時也說明,我國大部分城市的空氣質量有待 提高。
根據我國的相關法律,地方政府要對當地的環境質量負責。吳曉青說,環保部也要求,空氣質量不達標的城市要制定達標規劃并報上級部門批準實施。
在大多數環保專家看來,監測和公布PM2.5的數據并不難,只要資金到位,布點科學,監測任務很容易實現。關鍵的問題是如何削減PM2.5 的排放量。這就涉及到機動車尾氣治理、燃煤電廠治理,甚至產業結構等一系列問題,必須假以時日,而問題是,老百姓的健康又等不起。
據介紹,目前,北京等地已在積極規劃以治理PM2.5為重點的大氣污染治理方案。從全國來看,環保部正在編制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規劃,著力解決PM2.5和臭氧等突出區域的大氣污染問題。
廣東省環保廳副廳長陳敏今天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就如何治理PM2.5,廣東省制定了《珠江三角洲清潔空氣行動計劃》。首先,今后環保部門 在審批項目時將嚴格環保準入,如果是嚴重污染大氣環境的項目可能難以獲批。比如,今后珠三角地區就嚴禁新上燃煤電廠,要淘汰小鍋爐、小火電等落后產能,要 加大機動車污染的治理,通過嚴格執法迫使企業升級轉型。
在鐘南山看來,像廣東這樣經濟發達的地區,PM2.5的治理更應該提速。他注意到,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中國絕不能靠犧牲生態環境和人民健康來換取經濟增長”。
中國青年報北京3月9日電 記者 劉世昕 林潔
分享到: 歡迎發表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