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科教資源力量雄厚
湖北是科教大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國家實驗所、兩院院士數量在全國居于前列。在2005年全國31個省市區人才競爭力排名中,湖北省位居第9位,其中在人才規模方面,湖北位居第5位。眾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設有環境教育和研究部門,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科院水生所、原冶金部安全環保研究院等大批環保研究機構在全國聞名,環境人才居全國前列。
4、企業自主研發能力強
凱迪的干法脫硫技術、方元印染廢水光催化氧化處理技術、綠世界環保的植物生物全降解膜生產技術、華麗環保植物淀粉全降解一次性餐飲具生產技術、武鍋的鍋爐循環硫化床脫硫及海水脫硫技術等,在全國乃至全球市場中都具備較強的競爭實力。凱迪科技發展研究院近期研發的《生物質氣化合成柴油/汽油》項目已獲鑒定,專家認為該成果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具有戰略意義。
5、現有市場占有率高
武漢凱迪電力環保股份有限公司引進開發的回流式循環流化床煙氣脫硫技術、石灰石——石膏法煙氣脫硫技術已在其承接的多項工程上得到應用,占到全國脫硫市場40%的份額,取得了良好的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凱迪水務公司利用其資本優勢在全市城市污水處理建設方面有實質性發展,2004年凱迪電力整個公司系統完成環保產值35億元,向國家繳納稅金1億元,一躍成為全國環保的龍頭企業。武漢都市環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其高爐煤氣回收發電技術,在全國冶金系統承接多項工程,在3年內從完成從產值0.2億元到10億元的快速發展。武漢天虹智能儀表廠研制生產的大氣自動監測系統、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以及監測儀器儀表都有非常優良的性能,在全國環保監測單位享有很高的聲譽,并得到國家監測總站的充分肯定和全面推廣。
6、區位優勢突出
武漢是中國內陸市場中心,是我國重要的交通和通訊樞紐,有極強的市場集散功能和廣泛的經濟輻射作用。同時,隨著國家西部開發戰略和中部崛起戰略的加快實施,武漢市作為東西部結合地帶,能夠有效的整合東西部資源,通過先進的設備、技術和項目打開東西部市場的大門,開拓國內市場。目前,武漢市已有一批項目進入了國內市場,并贏得了贊譽,充分顯示了武漢發展環保產業的區位優勢。
三、環保產業在中國、湖北、武漢有巨大的需求市場
1、十七大提出兩型社會建設的歷史任務
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央提出了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思想;提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國家十一五規劃提出要“落實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建設低投入、高產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環、可持續的國民經濟體系和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中國過去30年改革開放的實踐和國際上發達國家實現工業化、現代化的經驗與教訓告訴我們:中國不能簡單重復西方發達國家“先污染再治理”實現工業化、現代化的老路;中部地區也不能簡單重復中國東部沿海地區實現工業化城市化所付出的巨大的資源、環境代價。在實施宏觀產業結構調整時,特別是淘汰技術落后、污染嚴重的產業、產能時,可以把兩型社會作為新的參照系和坐標,對阻礙了落后技術、污染產業退出的機制體制進行改革創新,促進“五小”產業關、停、并、轉,為節能、環境友好技術、企業、產業的進入清除障礙,為環保產業的大發展創造了廣闊的政策環境和市場需求。。
2、中央和各省市將雙降責任制列入重要考核目標
2005年12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確定了環保工作的目標、任務和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明確提出了七項重點任務;2006年4月,國務院召開了第六次全國環保大會,溫家寶總理發表了重要講話,進一步明確了今后五年的指導思想、目標和任務,要求環保工作實行“三個轉變”,提出了四項工作和八項措施。2006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出臺了《省政府關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省政府與各市、州、直管市及神農架林區人民政府簽訂了環境保護目標責任狀,全社會環境意識大為提高,綠色消費已成為潮流,環保工作將由重點帶動進入全面推進重點突破的新階段。
從可持續發展道路來看,武漢市有近50年發展的重工業基地,國有大中型企業集中,企業每年生產過程中排放大量的工業廢渣。據統計,武漢鋼鐵公司2000年生產的工業廢渣550萬噸,青山熱電廠和武鋼自備電廠每年排放近100萬噸粉煤灰。隨著國家環境污染治理“一控雙達標”政策的實施,環境保護與污染治理己成為迫在眉睫的任務。因此,武漢地區發展環保產業需要走上“市場驅動、設計制造、生產試檢、取得效益”的良性發展道路。
3、市場前景廣闊
環保產業對于拉動內需,促進經濟整體增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環保產業具有很強很廣的滲透性,為各個產業提高環保方面的技術和管理支持。在供給方面,環保產業除了自身提高管理和技術創新以期給予下游產業更好的專業產品和服務外,為了更好的實現技術應用創新,對于上游產業的需求也將日益提高,新材料,新工藝等也支持環保產品的更新換代,這將更好的拉動上游產業的發展。從以上供需關系看,隨著產業之間的關聯度不斷提高,作為知識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的環保產業將成為一個資源轉化器。通過環保產業自身對資源的強大整合能力和更加專業化平臺的建立,將會提供更加個性化和多元化的產品和服務,更好的滿足下游產業的需求。根據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的研究,要使環境質量有明顯改善,環保投資需占GNP的2%以上,要使環境污染問題基本解決,環保投資需占GNP的1.5%。由于國際金融危機背景,國家啟動內需,加大了環境治理力度,對環境保護投資巨大,必將形成對環保產業的巨大需求,從而推動環保產業的快速發展。2008年8月山東召開的第三屆綠色產業國際博覽會,17個市篩選出近700個環保項目,總投資300多億,成為國內最大的環保市場。由此可見,我國的環保市場潛力非常大。
4、國家重點關注
環保產業具有很強的正外部性。環保產業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很可能是針對特定對象的需求而提供的,但是其本身所產生的環境效益遠遠大于特定對象的需求。國家近幾年來十分重視環保產業的發展。“十一五”期間,全國社會環保投資預計達到1.375萬億元,與“十五”相比增加了85%,重點用于八大重點工程。
國務院將三峽水庫庫區和南水北調水源地作為流域水污染治理的重點,兩個地區的環境保護工作將得到重點加強。作為這兩個重點的所在地,一方面給了湖北環保艱巨的任務,同時也給湖北環保產業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在國家計委、國家環??偩?/a>等有關部門的支持和關注下,武漢先后建立了以武漢鍋爐廠、凱迪電力等單位為主體的煙氣脫硫技術產業基地;以181廠、遠東綠世界、飛翔環保等單位為主體的消除白色污染產業基地;成立了武漢青山國家環保產業基地,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環保產業集群,具有了一定的產業優勢。從武漢市本身來看,隨著工業現代化建設的提高,武漢市實施了“三河”、“三湖”水污染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的環保舉措。
四、湖北省、武漢市環保產業存在的問題
湖北省、武漢市的環保產業在全國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湖北省的環保產業明顯存在發展滯后。單位規模小,集中度低,國內企業缺乏足夠的市場競爭能力與管理經驗,市場發育不完善。
當前,武漢市的城市污水、垃圾處理設施沿用的還是計劃經濟體制下的運行管理辦法,城市的污水、垃圾處理都是單一政府行為,污水處理廠的建設投資和運行費用,主要依靠財政支撐,或者由居民分擔。這種機制,造成很多地區的工業污染源及城市污水處理廠在建設期間籌措資金和建成后正常運行遇到不少困難。由于環境設施的運行得不到經濟上的補償,企業難以承擔維護和運行費用,導致環境處理處置設施短缺和開工不足并存。
五、創新制度,實施四大捆綁,實現五大效應
胡錦濤總書記要求我們“必須積極探索能夠極大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充分發揮全社會發展積極性的體制機制,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我們可以構想以政府主導,產業基金引導,創新一系列制度,積極推行CDM、EMC等代理、委托方式,促進湖北、武漢環保產業的大整合(不排除個別環節、個別項目吸收省外參與)、環保節能市場的大整合、科教人才資源的大整合和政府各類資源的大整合。這種體制機制能及大地釋放湖北的環保產業的生產力。
1、各類環保產業市場供給方捆綁在一起,組成大集團
武漢市應當繼續堅持“集團軍作戰”戰略,實現強強聯合,優化企業內部經濟結構,形成大的環保產業集團和能夠與國外大公司抗衡的環保企業群。這種捆綁形成的大集團,在結構上可以比較松散,是環保產業市場供給方的大捆綁,可以統一競標,統一承包。政府在管理上,從技術、資金、稅收、市場、信息和人才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同時,加強對小型企業的技術輸送和引導,督促小企業走聯合集約化生產道路,通過市場競爭機制的運作,真正實現優勝劣汰的企業競爭局面。在加強依靠自身聯合發展的同時,充分利用國際環保資源,拓展武漢市環保產業發展的市場空間。
2、各類環保產業市場需求方捆綁在一起,實現總承包
在市場中,一個企業往往有多個需求,在實際的運營中不可能找多家單獨談判,而是一攬子總承包出去。在環保產業市場上,應當把需求方捆綁在一起,實現總承包,一攬子解決方案轉貼于。
3、各類科教資源捆綁在一起,做成大平臺
環保產業是一個技術密集的產業,它的產出主要來自技術及實力,企業能不能做大,關鍵在于有沒有占領市場的技術設備以及良好的信譽。湖北省擁有發展環保產業的科研力量和人才優勢,各高校、設計院所積累了大量的環??蒲谐晒拓S富的工程經驗。提升湖北省、武漢市環保產業的技術進步需要形成由政府、企業、科研機構和大學構成的研究開發生產機制,加快環保高技術成果的研究開發與轉化。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將各類科教資源整合在一起,做成大平臺
4、各類政府政策資源捆綁在一起,導向大產業
用新體制機制促進四類大整合,直接實現四類大對接。其結果必然是實現了五大效應:做大了本地環保產業;超前完成了節能減排任務,獲得了良好的生態社會效應;實現了武漢城市圈圈內經濟內需的良性循環,真正啟動了“內需”,供給和需求都不依賴國家和境外,是一種真正“兩頭在內”的良性循環經濟;既是生產方式的轉型,又是產業結構的升級,都統一在一個生產過程之中;更重要的是創造了“湖北模式”,可以承包任何一個地區和城市,把湖北的大環保產業推向全國,推向世界。
環保產業是一個政策引導型產業,環保產業的外部性和公益型決定其發展必須有政府的調控與干預,各種具體政策措施及其各項環境管理制度,大部分由政府直接操作,并作為一種行政行為通過政府進行實施。這些政府政策措施以及相關各類資源的大整合是關鍵。武漢市環保產業目前正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形成的幾個環保產業基地、研究中心以及幾個大型的環保企業都需要政府給予一定的政策扶持,眾多的中小型環保企業發展更是需要適當的環保產業政策予以引導,因此,政府應該整合地方性環境保護政策和環保產業扶持政策,做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同時要注重產品、企業發展戰略研究,將規劃落實到企業和產品上。